秋分至🤰🏼,晝夜均,寒暑平,空氣中彌漫著秋天的味道。晝夜平分正當秋,養生也應遵循陰陽平衡的規律,秋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按農歷來講,秋季從立秋開始,到霜降終止,而秋分正好是這九十天的中分點。
《春秋繁露》中寫到🙌🏿♋️:“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此時養生也應遵循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即《黃帝內經》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
飲食註意滋陰潤肺
肺為嬌臟,性喜清潤✷🕴🏻,而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燥邪極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津,出現幹咳、皮膚和口鼻幹燥等症狀🔍🔞。所以,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宜食酸甘以養陰生津。
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季應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吃酸味甘潤的果蔬,如柚子、柑橘等,也可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藕🧑🏻🍼、柿子⚠、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起居勿忘添衣保暖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時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應註意添衣保暖🍯。
別凍頭
隨著氣溫漸低,受涼常常會引起頭痛等症狀👨🏻🦰,血壓也會較夏季有所升高😟。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尤為註意,外出可以準備一頂帽子,洗頭時用水也應比平時熱一點。
忌露臍
腸胃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要防寒入體,並註意腹部保暖🧑🧒。
除適時添衣外🗄,夜晚睡覺時要註意蓋好被子🥁,平時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難以消化的食物,忌暴飲暴食。
肚臍即為神厥穴,具有溫補腎陽🚢、健脾和胃的功效。秋分來臨,可采取肚臍熱敷或摩腹法的方式,驅寒助陽。
宜暖腳
所謂“寒從足下生,百病涼上起”,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末梢循環較差🤟🏼,寒氣很容易從此進入。
隨著氣溫降低,多用熱水足浴或足底按摩🟢,促進足底部的血液循環,能夠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有助提高自身免疫力。
養收常按兩個穴位
秋分時節養生🍵,重在陰陽平衡🧔🏿♂️。遵循秋冬養陰之道,保養內守之陰氣🧑🤝🧑,離不開“養收”這一原則。
尺澤穴
定位👍🏼:位於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功效:此穴屬手太陰肺經🥞⌨️,肺經的經氣匯聚於此,有宣肺止咳、平喘理氣的作用🙍🏿♀️👽。
操作:用拇指彈撥或食指按揉尺澤穴,每天3-5分鐘,力度由輕到重,以局部出現酸麻脹痛為主🫄🏿。
太溪穴
定位🌸:位於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此穴屬足少陰腎經原穴,具有滋陰清熱的功效。
操作🧘🏿:用拇指的羅紋面按摩太溪穴🏈,每次堅持3-5分鐘🐔,以局部出現酸麻脹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