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夏秋之交👨🏻🦱💹,氣溫變化大,晝夜溫差明顯🤟🏼,與外在環境變化相應的是脾胃病易復發。該如何保護脾胃🆚,醫師向大家介紹🧏🏼。
脾胃病多發的原因
“暑邪”未清
一般來說,處暑之後天氣就會轉涼👨🏻🦰,但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中國東南部地區氣溫還會反常升高🕖,這種現象我們就稱為“秋老虎”,一般會持續半個月到兩個月不等。秋老虎不去🙋🏽,暑熱之邪就未能完全清除👨🏽👩🦼➡️。
“燥”“風”“寒”三邪登臺
秋季日照時間變短✍🏼、冷空氣活動頻繁及雲量減少,都使得地表熱度難以積蓄,因此晝夜溫差大🚯,“風寒”開始顯現。同時,暖濕氣流的退場、幹冷空氣的入駐使得空氣濕度低,“秋燥”肆虐。
中醫有外感六淫之說——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侵犯人體導致疾病。夏秋之交竟然有暑、燥、風🦦、寒四種外邪交互為患💂♂️,可見問題的復雜程度🧱。
對脾胃有哪些影響
高溫沒有完全消解,細菌還是容易滋生,剩飯剩菜或熟食不加以適當貯存就容易被細菌汙染,使胃腸道感染⛹️♀️。同時蟑螂🍗、蒼蠅還在活躍,有了這些蟲媒的“助紂為虐”😼♻️,病原體更是容易散播。
為了解暑和防止秋燥,人們會自覺地多補水,但須知飲水增加也會帶來胃酸的稀釋😁。胃酸是一種強酸,PH大約在1至2左右,這使得它具有“屏障”功能👌🏻,大部分伴隨食物進入胃腔的病原體都會被殺滅🩼,而被稀釋的胃酸其滅菌能力就必然會下降🦸♂️。
寒冷的刺激2️⃣🥶。無論是環境變得寒冷(比如早晚變得更冷)還是為解暑而吃下去的冷飲都會影響脾胃功能🌱。寒冷會刺激胃腸黏膜收縮🛌🏻🫑,胃酸分泌減少,影響消化。低溫刺激下平滑肌也變得敏感,收縮明顯加強🦊,甚至發生痙攣造成疼痛☢️。為了禦寒,人體血液會分流到肌表🦗🗽,胃腸道血供相對減少💁♂️,粘膜修復於是就遭到影響👰。寒冷還會造成腸運動增快,正在進行消化的食物在腸內通過加快💆🏿♂️,從而影響營養的吸收🐡⛔️,會造成排便次數增加😱,大便稀溏,出現腹瀉等等。
如何保護脾胃
飲食上要遵循“溫、軟、淡、鮮、少”的五字原則👰🏻♀️。
溫,就是說不要過分貪食冷飲,室溫的食物對胃腸刺激小,比較容易被消化。
軟,就是食物要柔軟🧖🏽♀️,燒烤🤙🏼、煎炸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清蒸或水煮的食物反之。
淡🤹🏼,即“清淡”,減少高脂食品的攝入,如動物內臟、五花肉等🧑🏿🎓,而新鮮蔬菜👩🏼、瘦肉、魚、雞蛋等則比較可取。味道上,過於辛辣🚣🏻、鹹(如鹹蛋鹹菜)👨🏽✈️、甜(如蜜餞)的食物也要有所限製。
鮮🧜🏻♂️,當然是指飲食要新鮮,既然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汙染,且含有對胃腸不利的亞硝酸鹽等,那麽還是少碰為妙👩🦲。
少,少量多餐之意。控製好進食量,不宜過飽等,使得胃腸工作不要超負荷👨🏻🍼,這樣才能使每次的工作都能及時且優質地完成。
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勞累會破壞機體免疫平衡🫓,休息不足則使得胃腸修復時間欠缺,胃腸的屏障機製受損,容易引發胃腸炎🧚🏼♀️。空調環境是個雙刃劍🥢🧝🏼♀️,較低溫度會提高睡眠質量、增進食欲,但可能會降低抵抗力🐟,影響消化。如果遇到睡眠不足的情況,不妨吃過中飯打個盹,補充一點睡眠。
適當的運動
通過經驗大家都能很容易地感知到,運動與消化一定呈正相關⛹🏽♂️,即好動的人消化好,消化好的人動力充沛——但落實在自己身上時難免又將運動視為畏途。對此我們建議循序漸進,從自己喜歡的項目著手。因為早晚溫差的關系,要註意防寒,而日間的運動又要註意防暑。如果條件允許,恒溫的健身房是個不錯的選擇。
保持平和的心態
心理問題被認為是許多疾病的誘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引起健康問題🧎♂️➡️。夏秋之際天氣的波動、工作生活節奏本來就快的都市生活都會使得負面情緒滋生。一個最為常見的例子就是FD(功能性消化不良),這種病會在焦慮緊張的狀態下誘發,表現為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良好的心境有利於該類疾病的緩解🌲🤛。除了前面說的運動能夠改善負面情緒外✮,還推薦培養興趣愛好如閱讀🧜♂️、聽音樂,適當參加社交活動、冥想等,以培養平和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