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後正式入“三九”🛵。隨著氣溫滑落🧑🏻🍼,幹燥、脫屑🐬、瘙癢等不同程度的皮膚問題也接踵而至。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皮膚問題大多跟洗澡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今天,我們來講講冬季皮膚如何護理👨🦰🦶🏽,尤其是看似平常的洗澡,其實存在很多認識誤區。
為何冬天皮膚問題多
在北方地區,寒冷的天氣😻、幹燥的氣候和室內供暖這3個因素🗺,會使皮膚出現脫屑⌛️🦹🏿♂️、瘙癢等問題。這是為什麽呢⛩?
健康的皮膚表面,其實存在著一系列“保濕分子”(包括天然保濕因子NMF🔶、甘油酯、脂質分子等)♝。這些保濕分子可以鎖住皮膚中的水分,構建正常的皮膚脂質形成結構,維持表皮屏障功能。同時🙆🏽♂️🟦,健康皮膚的表面定植有一系列正常菌群🥷,這些正常菌群可與病原微生物形成生態競爭🌄🤽🏻♂️,保護皮膚免受感染🍷。
洗浴特別是用較熱的水洗浴,在清潔的同時也會洗去皮膚表面的“保濕分子”和定植微生物。在夏季,由於外界環境濕潤且高溫,會使得皮脂腺產生更多的天然油脂🙀,洗浴不會給皮膚帶來過多的負面影響👳🏼。但到了冬季,天氣幹冷、室內供暖等因素會使空氣濕度顯著降低🧮,加速皮膚的水分流失,造成一些人的皮膚粗糙🔄、幹燥、瘙癢👨🏽🍳、皸裂👱🏼、灼痛⚄,甚至表皮屏障遭到破壞。這種情況下♎️,如果再過度洗浴,就可能幹擾皮膚的正常水合,引起微生態平衡受損🗑,從而加劇皮膚脫屑📮👼🏽、瘙癢,增加皮膚感染及過敏反應發生的幾率。
熱水+肥皂=幹燥“翻倍”
相較而言,熱水比溫水更容易帶走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加劇皮膚幹燥🚫,導致脫屑🙍🏻、瘙癢、皮膚破損的發生。因此🦦,更推薦大家使用溫水洗澡和潔面🧏🏿♀️。合適的水溫應大致等於或略低/高於正常體溫,32℃-40℃這個水溫範圍比較合適👛。如果在洗浴過程中感覺皮膚在忍受刺激或發現皮膚變紅,那就表明水溫過高,需進行調整。
洗臉、洗澡時,不建議用肥皂👧🏽、香皂清潔皮膚。
在冬季,特別是老年人、皮膚敏感和患有濕疹皮炎類疾病的人群👨🏽🚒,應盡量減少肥皂🥷🏽、香皂的使用🫎。作為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具有相對更高的pH值(9-10)🧚🏼♂️,呈堿性,因此可能會影響正常皮膚的弱酸性環境☎,更容易誘發皮膚刺激反應;肥皂可以去除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減少皮膚水合,更容易引起皮膚幹燥👬;過度使用抑菌皂產品👂🏿🏊🏼,還可能破壞皮膚的正常菌群,促進更具耐藥性微生物的生長。部分香皂產品中的香精🤶🏻、添加劑💡,也可能誘發刺激或過敏反應⚰️。
所以,我們更推薦使用中性pH值的無皂清潔劑🎗,如不含皂基的洗面奶❤️🔥🩱、沐浴液、沐浴油等。在北方地區,如果長期使用“熱水+肥皂”洗澡,很有可能加劇皮膚幹燥🌚🩲,誘發皮炎濕疹類疾病的發生。
搓“泥”很爽但皮膚不爽
搓澡這個習慣,很多人都有,原因是覺得這樣才洗得幹凈。那麽🕶,洗澡搓掉的“泥”究竟是什麽?洗澡時真的需要用力搓洗嗎🦘?
搓澡時搓下的“泥”其實不全是“臟東西”🚵🏻🧑🦼➡️,它的主要成分是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的角質層,同時合並了皮膚外層的代謝產物、油脂、汗液以及粘附在上面的灰塵。
作為皮膚科醫生,我們不建議大力搓澡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用力搓洗會破壞皮膚屏障,使刺激物質、細菌/病毒、過敏原等通過微小的破損面進入表皮,引起皮膚創傷🌬🌮、炎症、感染👮♀️。另一方面,如果部分皮膚區域有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等感染性損害,搓洗可能會引起“同形反應”(指正常皮膚在受到非特異性損傷,如創傷、抓傷💁♀️、手術切口、日曬等後👋🏻🚯,可誘發與已存在的某一皮膚病相同的皮膚變化),使上述皮損更廣泛地傳播。此外,在公共浴室,如果搓澡巾沒有做好消毒🏞,還可能造成感染性皮膚病的傳播。
每周洗澡兩三次為宜
關於洗澡的頻率問題,由於個體膚質差異,皮膚科醫生無法給出統一標準,但仍然建議大眾在冬季適當降低洗澡頻率🔫,比如,可根據個人情況隔日1洗或每周洗2-3次👚。
不過,對於受體味困擾♦️、每日運動量較大或存在皮膚感染的人,每周洗澡2-3次可能會影響個人衛生👩🏽⚕️,幹擾正常的社交活動。這類洗澡頻率較高的人群,不妨參照以下建議健康沐浴💔。
●不要過度搓洗🫴🏿,更不建議幹性皮膚人群🧸、老年人過度使用搓澡巾或洗澡刷,如有必要使用,最多一個月1次;
●將洗浴時間控製在5-10分鐘;
●關上浴室門👷🏽♂️,以增加環境濕度;
●洗澡水不要過熱,32℃-40℃之間最佳🈚️;
●使用溫和的清潔劑如沐浴露☂️、沐浴油𓀉👉🏻,以代替肥皂和香皂👨🏻💼,但需警惕老年人使用沐浴油有跌倒風險;
●擦幹皮膚的動作盡量輕柔;
●洗澡後立即大量塗抹油性保濕霜或軟膏🧑🏼💻,以鎖住皮膚水分(幹性膚質推薦使用軟膏🍌🧛🏼♀️、乳霜或面霜,而非乳液)👋🏽;
●如僅需清潔局部🥒,則盡量不進行整體洗浴。
另外,重點說說中老年人🦸🏼♂️,他們是冬季皮膚幹燥、瘙癢的主要人群♾。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皮膚中天然油脂的產生會逐漸減少,光老化👵、皮膚衰老也會使皮膚變薄🧙🏿🏊🏽♀️,難以像年輕人一樣保持皮膚的濕潤。臨床中,大多數老年人都存在皮膚幹燥、瘙癢的困擾,特別是在身體皮脂腺分布較少的部位,如手臂、手👨👧、上背部和小腿前部,甚至可因此引起慢性濕疹🦝、幹燥性皮炎🍆。
對於老年人而言,不需要每天洗澡🧜🏿♀️,冬季每周1-2次已足夠。如有進一步清潔的需要📈,視情況用溫熱毛巾擦洗局部即可。具體洗澡的方法,與上述洗澡頻率較高人群的建議基本相同🔹,總結起來就是時長要短🏊🏻♀️、少用堿性清洗劑、使用溫水、避免大力搓洗、洗後外塗潤膚霜等。
此外,對於患有濕疹皮炎類皮膚病的患者👨🏻🦽,如需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記得在洗浴後、塗抹潤膚產品前使用。因為剛剛洗過的皮膚處於高水合狀態🫴,有助於藥物的吸收。
早上洗還是晚上洗好
說到洗澡的習慣♏️,有的人習慣早上洗澡,神清氣爽;有的人習慣晚上洗澡,消除一天的疲憊👱🏼♀️。“早洗”和“晚洗”有區別嗎🧑🎤?哪種習慣更好🧑🏽🌾?
事實上🤕🥮,早上洗澡還是晚上洗澡對皮膚的清潔、水合並無差異,但是臨床上確實存在一些現象提示我們✡️♦︎,晚上洗澡會帶來更大的益處。
首先🐻,和生物鐘的原理類似☝️,皮膚也存在自身的晝夜節律。研究表明👮,面部的皮脂腺分泌可在下午達到峰值,因工作🦵🏼、娛樂、化妝積累的殘留物質會在晚間堆積於皮膚,因而,晚上洗澡可以更好地保障皮膚清潔和床鋪衛生,有助於預防🪦、減輕痤瘡的發生🟠。
其次→,睡前溫水洗澡可以增加手掌🕘🙋♀️、足底的血液灌註👌🏿,擴大遠-近端的皮膚溫度梯度💩,從而降低核心體溫🍜,模擬睡眠狀態下的自然熱調節👗,以維持更好的睡眠質量。
當然🪘,這不是說早上洗澡一定不行🦊,對於有晨起學習⛓️💥、運動習慣的人🆕,早上洗澡或許更有益於保持頭腦清醒和運動後的衛生🤶🏼。
醫師提醒
冬天防曬很有必要
很多人在夏季、陽光強烈時很註重防曬🌏✏️,在秋冬季節就會忽略這件事。
事實上👰🏽♂️👩🏻🎤,無論是陰天還是寒冷的季節🏆,紫外線仍然會照射到我們的皮膚上🍛,造成光老化和皮膚損害。在下雪天,冰雪甚至可以反射高達80%的紫外線,增加照射風險👂🏽。其中,波長較短的UVA可穿透真皮深層,介導光老化🎅🏼。
因此,在冬季通過物理、化學防曬手段抵禦紫外線的損害很有必要,建議選擇能提供廣譜UV防護,且SPF至少為30的防曬產品。
護膚品怎麽選
在選用保濕產品前🤾🏼♂️🏋🏼,先了解皮膚的正常結構和水合情況🕟⚉。正常表皮分為數層🤴🏿,其中最外面的一層為角質層,它由扁平🤨、無核的角質細胞及細胞間的各種脂質組成。理想狀態下🌌,角質層含有20%-30%的水👨🏿🌾,這時皮膚會表現得光滑、柔軟、豐潤,如果角質層含水量減少,皮膚就會表現得幹燥、脫屑。
基於以上情況🙎🏼,理想的保濕產品應包含以下4類成分🙏🏽:1.水🧑🏻🎨,水通常位於各類護膚品成分中的首位,如果單純塗抹油性物質而不同時補充水分🍍,角質層的水合狀況仍不會得到改善;2.有助於吸收水分的保濕劑,包括神經酰胺🏇🏿、甘油、山梨糖醇、透明質酸等;3.有助於保水的油性物質🧑🦲🧛🏽♂️,用以封蓋皮膚表面,阻止水分蒸發🎠,包括凡士林💇♀️、羊毛脂、礦物油、有機矽如聚二甲基矽氧烷等🤺;4.潤膚劑,用於填充幹燥引起的裂隙,平滑、軟化皮膚,如礦物油、棕櫚油、亞油酸🧖🏼♀️、月桂酸等。
我們推薦在寒冷幹燥的冬季使用溫和、無香料的護膚品👨🏻🦼,選擇軟膏⛳️、乳霜或面霜。當然👨🏽🦰,對於油性皮膚或是好發痤瘡🐎、粉刺的人🚴🏻♀️,根據膚質也可選用乳液或凝膠保濕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