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 則
1.1 編製目的
有效預防🐥、及時控製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
1.2 編製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製定本預案。
1.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4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其他突發公共事件中涉及的應急醫療救援工作🧹,另行製定有關預案🏂🏻。
1.5 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範,措施果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範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製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範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訓🧑🏿🦲,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2 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2.1 應急指揮機構
衛生部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提出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本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建議。
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建議和實際工作需要,決定是否成立國家和地方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1.1 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負責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決策。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理的需要確定🍓。
2.1.2 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協調和指揮,作出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策🧙🏼♀️,決定要采取的措施。
2.2 日常管理機構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軍隊、武警系統要參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常管理機構的設置及職責🙎♂️,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指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或本系統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協調👩🏽🏭、管理工作🌈。
各市(地)級🤪💆🏼♂️、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指定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2.3 專家咨詢委員會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
市(地)級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需要🧗🏿,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家咨詢委員會。
2.4 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
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製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機構。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要結合本單位職責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培訓,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要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安排,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與報告
3.1 監測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與報告網絡體系👨👧👦。各級醫療、疾病預防控製、衛生監督和出入境檢疫機構負責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和要求👨👧,結合實際,組織開展重點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動監測🤼♂️。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監測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保證監測質量💃。
3.2 預警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製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提供的監測信息🚶🏻,按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預警🍪。
3.3 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機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行政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檢驗檢疫機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環境保護監測機構、教育機構等有關單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責任報告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準確地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處置情況。
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和終止
4.1 應急反應原則
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事發地的縣級🤞🏽、市(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要遵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製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製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要根據不同類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特點😣,註重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升級預警和反應級別;對範圍局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反應級別,及時撤銷預警。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在學校、區域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等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高度重視👧,可相應提高報告和反應級別,確保迅速、有效控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要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製事態發展🦑。
事發地之外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通報後👨🏻🦽,要及時通知相應的醫療衛生機構,組織做好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采取必要的預防控製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並服從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調度,支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地區的應急處理工作🤶🏿。
4.2 應急反應措施
4.2.1 各級人民政府
(1)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
(2)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需要📟,調集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參加應急處理工作。涉及危險化學品管理和運輸安全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防止事故發生👯♀️。
(3)劃定控製區域: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疫區範圍;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區、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幹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對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故,根據汙染食品擴散和職業危害因素波及的範圍,劃定控製區域。
(4)疫情控製措施:當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采取限製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緊急措施🛋;臨時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
(5)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人口采取預防工作💆🏽♀️👤,落實控製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采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
(6)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組織鐵路、交通、民航🏄🏻♂️、質檢等部門在交通站點和出入境口岸設置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對出入境、進出疫區和運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人員和物資👨🏻🏫、宿主動物進行檢疫查驗,對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臨時隔離🧙、留驗和向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移交。
(7)信息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作好信息發布工作🦻🏽,信息發布要及時主動、準確把握,實事求是👩🏿🏫,正確引導輿論,註重社會效果🧎♂️。
(8)開展群防群治👱🏽♂️:街道、鄉(鎮)以及居委會、村委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部門、醫療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人員分散隔離及公共衛生措施的實施工作。
(9)維護社會穩定:組織有關部門保障商品供應,平抑物價,防止哄搶⛲️🙇🏻♂️;嚴厲打擊造謠傳謠👨🔧、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製假售假等違法犯罪和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4.2.2 衛生行政部門
(1)組織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
(2)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評估🤬,提出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級別。
(3)應急控製措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藥🧺。
(4)督導檢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全國或重點地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省、市(地)級以及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5)發布信息與通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經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對涉及跨境的疫情線索,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向有關國家和地區通報情況💂🏿♀️。
(6)製訂技術標準和規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組織力量製訂技術標準和規範,及時組織全國培訓。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
(7)普及衛生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危機幹預工作。
(8)進行事件評估🚴🏽♀️: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4.2.3 醫療機構
(1)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
(2)協助疾控機構人員開展標本的采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3)做好光辉娱乐內現場控製、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汙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汙染💧🎛。
(4)做好傳染病和中毒病人的報告。對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引起身體傷害的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
(5)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後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處置。
(6)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藥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4.2.4 疾病預防控製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國家、省、市(地)、縣級疾控機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
(2)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疾控機構人員到達現場後,盡快製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地方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計劃和方案🤹🏻,開展對突發事件累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製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並向相關地方疾病預防控製機構通報情況。
(3)實驗室檢測: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和省級疾病預防控製機構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在地方專業機構的配合下🪷,按有關技術規範采集足量、足夠的標本,分送省級和國家應急處理功能網絡實驗室檢測🤏,查找致病原因。
(4)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疫苗、消毒方法、醫療衛生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5)製訂技術標準和規範: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製訂全國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術標準和規範🖐🏿。
(6)開展技術培訓: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具體負責全國省級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的應急培訓🕛。各省級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負責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4.2.5 衛生監督機構
(1)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製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
(2)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等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3)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調查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4.2.6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調動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技術力量🦞,配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做好口岸的應急處理工作。
(2)及時上報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情況變化。
4.2.7 非事件發生地區的應急反應措施
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地區應根據其他地區發生事件的性質🧑🏼🚀、特點🍷、發生區域和發展趨勢,分析本地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與事件發生地區的聯系🏄🏿♂️,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2)組織做好本行政區域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
(3)加強相關疾病與健康監測和報告工作,必要時🧜🏻♂️🌜,建立專門報告製度。
(4)開展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環節的監測和預防控製工作,防患於未然。
(5)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6)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決定,開展交通衛生檢疫等🧑🏼⚕️。
4.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反應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體標準見l.3)應急處理工作由國務院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信息發布、宣傳教育🥱、科研攻關⭕️、國際交流與合作、應急物資與設備的調集🧑🏽🎓、後勤保障以及督導檢查等工作🙎🏻。國務院可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協調指揮應急處置工作🍵。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應按照國務院或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協調市(地)、縣(市)人民政府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特別重大級別以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及時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指導和支持🤽🏿。
4.4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需符合以下條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或末例傳染病病例發生後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國務院或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批準後實施。
特別重大以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後實施🚶🏻♀️➡️,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下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請求,及時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的分析論證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5 善後處理
5.1 後期評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上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5.2 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對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聯合表彰;民政部門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為烈士🧔🏽♀️。
5.3 責任
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製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5.4 撫恤和補助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對參加應急處理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應根據工作需要製訂合理的補助標準,給予補助🖥。
5.5 征用物資、勞務的補償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結束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處理期間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企業⛽️、個人的物資和勞務進行合理評估,給予補償。
6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保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應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建設,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和預警工作,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建設和技術研究👳🏽,建立健全國家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製體系🔜,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6.1 技術保障
6.1.1 信息系統
國家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指揮系統的信息🌄、技術平臺🧜🏼,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收集💜、處理、分析、發布和傳遞等工作𓀍,采取分級負責的方式進行實施。
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機構與疾病預防控製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
6.1.2 疾病預防控製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疾病預防控製體系🫢。各省(區、市)、市(地)、縣(市)要加快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製的責任;建立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製🏊🏿♂️;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疫情信息網絡;改善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條件🦃;加強疾病控製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
6.1.3 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按照“中央指導🫳🏻、地方負責⇾、統籌兼顧🪚🧙🏽、平戰結合、因地製宜☠️、合理布局”的原則,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成包括急救機構🥑、傳染病救治機構和化學中毒與核輻射救治基地在內的,符合國情、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持續發展的醫療救治體系。
6.1.4 衛生執法監督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職能🙍🏼♀️,落實責任,規範執法監督行為😔,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隊伍建設。對衛生監督人員實行資格準入製度和在崗培訓製度🥈,全面提高衛生執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6.1.5 應急衛生救治隊伍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平戰結合、因地製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隊伍,並加強管理和培訓👦🏻。
6.1.6 演練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分級負責、突出重點、適應需求”的原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形式,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演練。
6.1.7 科研和國際交流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防治科學研究🍪,包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實驗室病因檢測技術🧛🏿、藥物治療、疫苗和應急反應裝備、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防治等,尤其是開展新發、罕見傳染病快速診斷方法🫛、診斷試劑以及相關的疫苗研究✅,做到技術上有所儲備🗻。同時,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方法🤵🏽♂️,提高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水平。
6.2 物資➕、經費保障
6.2.1 物資儲備
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物資和生產能力儲備❣️。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根據應急處理工作需要調用儲備物資。衛生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後要及時補充。
6.2.2 經費保障
應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經費,按規定落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經費。應根據需要對邊遠貧困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給予經費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積極通過國際🫴🏿、國內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6.3 通信與交通保障
各級應急醫療衛生救治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通信設備和交通工具。
6.4 法律保障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加強調查研究🤰🏿,起草和製訂並不斷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形成科學、完整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法律和規章體系。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規定,根據本預案要求,嚴格履行職責,實行責任製。對履行職責不力,造成工作損失的🦩,要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6.5 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利用廣播👩🏿🏫、影視、報刊、互聯網、手冊等多種形式對社會公眾廣泛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指導群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充分發揮有關社會團體在普及衛生應急知識和衛生科普知識方面的作用。
7 預案管理與更新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和本預案的規定🖐,製定本部門職責範圍內的具體工作預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參照本預案並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製定本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8 附 則
8.1 名詞術語
重大傳染病疫情是指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範圍廣泛,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的發病率水平的情況。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時間內,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具有共同臨床表現病人💅,且病例不斷增加🛡,範圍不斷擴大,又暫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是指由於食品汙染和職業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數眾多或者傷亡較重的中毒事件。
新傳染病是指全球首次發現的傳染病。
我國尚未發現傳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黃熱病、人變異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發現,在我國尚未發現過的傳染病。
我國已消滅傳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
8.2 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