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周,上海中心氣象臺都發布了橙色預警。數日的橙色預警依舊沒有為申城召喚來大範圍的“及時雨”。不少市民表示👩🦱,一出門就感覺被“烤”熟了。申城天氣為何一直“情緒高漲”?面對如此“烤”驗🌳,不同人群如何做到防暑降溫步步為“贏”?
上海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介紹,在中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可稱作“高溫🤾🏼、熱浪”了🕵🏻。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黃色高溫預警指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橙色高溫預警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紅色高溫預警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人們往往聽說過高溫💆🏼♂️,而對“熱浪”一詞相對陌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聯合博士後介紹✤,熱浪下,氣溫不僅持續保持熱度,也有可能伴隨有較高濕度。“隨著高溫、熱浪的侵襲,人們會感到疲勞🧑🏻🦳🤛🏼、煩躁,繼而中暑👳🏼♂️,對工作和生活會產成不利影響🗾。此外,高溫、熱浪時期也是心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呼吸道及腸胃等疾病的多發期。”
專家介紹👨🦳,相關數據表明,當環境溫度為19℃~24℃的時候,人體會有舒適感🧑🧑🧒🧒。當氣溫高於35℃🚣♂️,人體便無法進行生理調節而導致體溫失常。高溫、熱浪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中暑👨🏿🔧。根據中暑等級不同分為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痙攣的症狀為肌肉疼痛🍳,多發生於腿部👴、胳膊和腹部💷🤷🏿♀️;熱衰竭表現為面色蒼白🩸、流汗、心率加快🤸🏼🤷🏻♀️、虛弱、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但神誌清醒;熱射病的症狀與熱衰竭相似,但是皮膚幹燥、無汗👰🏽♂️,精神狀態改變🏀🏐,抽動性頭痛🔋、惡心⚛️、眩暈🏄🏿♂️,體溫可達41℃或更高,嚴重者甚至可以發生意識障礙。
高溫、熱浪下的暑氣讓人直呼“氣化”。那麽,如何預防中暑?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環境科提示🎀🐜,不同人群應有不同的“抗暑”策略。
一般人群 在高溫、熱浪天氣時,應盡量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間出行,尤其註意避免在陽光下進行體力消耗運動,如快走🛶、跑步等。
如果不能避免外出或戶外活動,應要做好防護措施,包括穿透氣性好🤾🏽♀️、淺色衣服。長期戶外活動者建議穿長袖襯衫、戴太陽鏡。對於裸露在外的皮膚,可適當塗些防曬霜⚾️,避免日光性皮炎或曬傷🎏🍾。高溫天氣下🧛♀️,體溫升高迅速,容易缺水,不妨在外出時隨身攜帶水壺👩🏭,及時補水🚵🏼♂️。
脆弱人群 包括老人、孕婦🧧、嬰幼兒、高血壓、冠心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應避免在陽光照射下室外活動☠️。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患者早上起床要先喝一杯水,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慢性病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有關節病的患者,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溫度低的房間裏。
戶外工作者 應該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盡量減少高溫時段的室外作業。另外,需要隨身攜帶一些防暑藥品和用品。建議戶外工作者可以用冰毛巾擦身體進行物理降溫👸🏿。 從室外回到室內🤲🏻,切忌立即開空調👳🏼♂️,避免感冒💅。戶外工作者一旦出現頭暈、惡心、口幹、迷糊、胸悶🤔👨🏿🏫、氣短等症狀👱🏼♀️,應該立即休息🤽🏽♀️,喝涼水降溫。如果病情嚴重,應即刻前往光辉娱乐就診
相關鏈接:暑天健康十貼士
1、盡量呆在有空調的室內🏛。如家中沒有空調🕺🏿,可以到附近的電影院🥀、劇院🪬、圖書館、商場等開放冷氣的公共場所納涼。
2、外出時🧑🏿🎓,盡量停留在陰涼處。使用遮陽帽🦧、遮陽傘阻擋紫外線的照射。
3、白天用窗簾遮擋住強烈的日光,等到夜晚有涼風時將門窗打開👪,降低室內溫度。
4、用濕毛巾擦拭或淋浴降低體溫☣️。
5🧚🏿♀️、不要將兒童👨👩👧👧🥞,老人或寵物獨自留在密閉的汽車中🍅。
6、避免強體力勞動,如運動和室外工作⚃。
7、避免溫度的急劇變化,如從高溫的室外立刻進入溫度較低的空調環境。
8、多喝水。如有疾病需控製每日飲水量的人,應及時咨詢醫生🍖,調整飲水量。避免飲用含咖啡因、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飲料👩🏽🦰💆🏽♂️,因為這些飲料並不解渴,相反會加速脫水。
9、關註媒體報道,如新聞和天氣預報,隨時掌握熱浪期間氣象狀況和健康資訊🪶。
10、熱浪期間應該勤與獨居的親朋好友聯系,確保他們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