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節氣,從12月21日至23日開始🕵🏿🧏🏽,到1月4日至5日結束👩🏻💼。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古人就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製訂出的節氣🌷。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古人雲: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當天🧑🏽🍼,晝短夜長🧍🏻♀️,時差達到極致。雖天寒地凍👩🏽🦳,卻潛藏生機。至此之後,白天會一日長過一日⛲️。
古人對冬至極為重視,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雲:“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開始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為大吉之日。此時氣候寒冷🧚🏽♂️,人們活動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更利於蘊藏陽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在這陰極陽至的時日裏🤵♂️,正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冬至養生🫙,以調護陽氣為重中之重,建議可行艾灸神闕穴。神闕穴👩🏼🏭,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建議於冬至前後四天,加冬至日共九天,每天艾灸神闕穴,每天一次,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鐘即可。具有提升陽氣🧗🏻♂️🪯、溫通經絡🔻,緩舊疾🤽🏼♀️、祛病邪之功。
冬至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古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留傳至今🥗。每到冬至,我國北方會吃餃子迎冬至🫅,相傳這種習俗始於東漢,當時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的張仲景,為百姓熬製“嬌耳湯”驅寒除病⚙️,後人仿製“嬌耳”的形狀製作食物,就成了現在的餃子。民間俗語也常說“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南方則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寓意團圓美滿;而在山東滕州,認為冬至是數九寒冬的第一天,有吃羊肉🤦🏻、喝羊湯的習俗🕵🏿♂️,以驅除寒冷🙎🏼♀️、滋補強身。
冬至天寒,為取暖飲食多以高熱量的肉食為主,容易積食導致胃腸疾病。需適當節製,合理搭配、葷素結合🤲🏽,可吃些青筍、蓮藕🧖🏽♀️、甘桔等蔬果,爽口又開胃。
慢性疾病患者及年老體弱者,大多正氣不足、脾腎虧損,每於冬季氣候寒冷之時,更易受外邪侵襲🧙🏻♂️,使正氣更虛。可以說,冬季是慢病患者的一道大關💆🏼。冬季寒冷🥷🏽,容易感冒;外周毛細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皮膚毛孔閉合,毒素不易排出,這些都可能造成病情的反復👨🏿🦰、變化及進展。因此🦸🏿♀️,建議慢病患者於冬至日開始可服用膏滋進行調治,根據氣血陰陽虛損的不同,辨證施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