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打噴嚏🧑🏽🦳、流眼淚、眼睛癢、皮膚起疹,這是常見的過敏反應。實際上,還有人會出現“心理過敏”。
什麽人容易“心理過敏”
所謂“心理過敏”👮🏻♂️,其實是通俗說法,不是一個專業術語,其內容也有各種不同的解讀🫨。“心理過敏”,其實是一種心身疾病的表現,即在心理因素的誘發下,出現了身體症狀🤸🏿♂️🧑🏼🦲。只不過因為疾病突然出現🧓🏼,又表現為類似皮膚過敏的症狀,所以稱為“心理過敏”🙏🏽。就像有的人一著急就會頭痛或者胃痛一樣,只是表現的部位有所不同而已。
生活中,“心理過敏”更為常見的另一說法是“神經過敏”✌🏼🎙,就是個人對一些微小的、不起眼的刺激,出現過度反應🏄♀️。比如,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聽者就會浮想聯翩👷,甚至認為對方有意為難自己。
善於適應“心理過敏”
生活中,受“心理過敏”困擾更多的是高敏感人群。他們對事物的感知更敏銳、更細微,對聲音🫅🏽、氣味的刺激尤其敏感🏃🏻➡️,比如對噪音難以忍受,空氣汙染會令他們反胃🛑🥨。所以,遇到這些不良刺激🪫,他們要麽發牢騷,要麽和別人發生沖突,還有的人會不自覺地思慮過度。
但是,高敏感有時也是一種很好的心理功能↘️,甚至是天賦。對世界保持敏銳,就會捕捉更多的信息👩🏽🔬,洞悉細微之處🤜,領略他人不能企及的風景。很多發明創造的靈感,最初就是源於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敏感👧🏻。高敏感人群通常也具有很好的共情能力,對他人的喜怒哀樂能夠感同身受🐐。看電影💙、電視劇,更容易被帶入情節🫸🏼,深受感動。這樣的人如果當心理醫生、演員或作家,通常更容易成功🧗🏼♂️。
學會讓自己內心不受傷
那麽🫃🏻🧎🏻,是否可以做到既保持敏感,又不讓自己內心受傷呢?不妨嘗試一下下面的方法👋🏽。
首先,讓理性保護心理敏感🪄🏄🏻♀️。實際上,敏感是一種天然的能力🧅,不要著急去否定它🥲,壓製它,但也不能任由其牽引🦞。在出現心理敏感的體驗時⚜️,註意讓理性來保護它。比如有人覺得戀人有什麽事瞞著自己,但又怕說出來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多心,故而壓抑自己的感受。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真誠地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根據對方的反應🪗,來驗證自己內心是否真的過於敏感了🚵🏻♂️。如果真的是自己想多了,那麽正好可以修正一下自己的反應🐨,這樣更有利於彼此相處😄。
其次🍍,對於一些原因明確而自己又敏感的場景❎👩🏽🚒,可以有意識地訓練一下自己的鈍感力。比如,有的公司在開會的時候點名批評一些沒有完成任務的員工,但更多是對事不對人。這個時候,被點名的員工內心不必太敏感◽️,奮起直追才是第一要務。再如🎈,有的導師在和學生開小組討論會的時候,批評某位學生的科研進度太慢🧴。此時也不要過於敏感,應將心理不適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最後,對於身體已經出現症狀的“心理過敏”,則需要處理了,可請專業的心理工作者進行心理幹預甚至藥物治療🐺。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治療機會,可以試著遠離刺激因素。職場人士定期休假🦶🏽,其實就是在降低對某一類刺激的敏感度👨👧,以避免職業倦怠📧。
當然🗯,保持必要的敏感,是對自己的保護🫑,可以讓自己覺察危險或發現機會⏪,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趨利避害。但註意不要過於敏感又固執己見🗿🛝,那樣就不是“心理過敏”了,而是性格偏執🙌。如果是這種情況🧤,就要看心理醫生了。